2013年9月14日 星期六

絕言絕慮,無處不通

禪宗三祖僧璨之《信心銘》:「多言多慮,轉不相應。絕言絕慮,無處不通。」四祖道信《景德傳燈錄‧法融章》:「大道虛曠,絕思絕慮。」六祖慧能:「無念為宗、無相為體、無住為本。」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 [引用柯老師的文章]

《道在埋我》
(作者:滴水入海,發佈於2012/10/13) 

問:佛來斬佛,魔來斬魔。

答:本性清凈,無念無相。於一切時、一切處,都能無念無相、無我無住,即是各人本來面目。若有佛斬魔斬,還是分別對立,並非明心見性。確切點說,此是禪定過程中處理念頭的方法——不管境界好(佛)與不好(魔),都要不去執著。若不解此語本意,心存“斬”念,執持過頭,那就不但難以覺悟,且易走入邪路。

問:在現實中,人還是人呀!思維可以無邊無際,但人還是生活在噹下的時空中。

答:道若不用在現實生活中,那還叫道嗎?誰求道修道不在現實生活中進行的呢?道法不是虛空、虛無,而是覺悟宇宙本性和人生真諦的超高級智慧。這種智慧,是本性的靈能靈覺,不是大腦的邏輯思維。正因眾生著迷於分別,邏輯思維不斷,猶如走進了自設的無邊迷宮,失去了導航回家(大道本源)的本性,故百千劫沉淪於生死苦海。道在哪裏?本性怎達?若不在現實生活中埋除私我念相進至無念無相,若不在現實生活中奉獻愛心進而無分無別,那就不但與道對面千里,與本性也隔若天地了。

問:道在理中尋,理在道中心!這是我辨認和感覺到的“道”的妙處,所以才會被吸引!

答:思維裏的“道”,雖然覺得很妙,但也僅僅是一種理解暢達的心理感受。明心見性的“道”,那是人生踐行埋我無我的清凈之妙,還是生命不再參加物質生滅大循環的解脫大妙。道,在思維上偶有一得,可讓人如痴如醉或發狂發飆;道,在本性上洞達融通,可讓人真常應物而不易一心。如痴如醉或發狂發飆,只因如酒未醒;真常應物而不易一心,只因無我清凈。

問:虛虛實實,說不清,道不明!

答:假如從《生命能》提倡的無念無相入手,在生活裏大愛埋我加上禪定入?,那麼,不但說得清道得明,而且了了如如,非虛非實,平平常常,恒古恒今。

  人是自然的產物之一,是大宇的有機組成部分,本來也自然。只是分別心先分出“這是我”,然後“這是你”,再然後“那是他”,再再然後“那是她……它……萬物……”,無窮無盡,把自己搞得很不自然,完全失去了自然。若能一秒鐘埋掉這個分別,歸於自然的無我狀態,那就是一秒鐘的清凈無為、寂然自在。若能有一分鐘、一小時、24小時,每天、每月、每年,那就叫徹覺解脫。當然,這都是在現實生活中進行的,都是在與人、與物、與事打交道時達到的。所以才能稱作生活禪、日常道。 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 [以下這段文字摘自施寄青女士的《利他無我,一念不生》]

    他認為佛經雖多,皓首窮經也不見得能窺其堂奧,但它的宗旨只有八個字「利他無我 一念不生。」一念不生是善念惡念皆不生,一旦你有善惡的分別,一定會產生對立,正如老子說的;聖人不息,大盜不止。不要判斷別人,因其中因緣非我們能明白的,表面上對的未必是對的。

    亦安居士認為這八字便是佛法精髓,其餘許多話都是多餘的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    埋我度眾,利他無我,無我為人,都是一樣的意思。

    無念無相,絕思絕慮,一念不生,也都是一樣「不起心動念」。

    人活著很難不起心念,但要以靜坐禪定修練到入○、無念、無相、無住的狀態,並且以這種處於○中、無念、無相、無住的無分別態去過日常的生活。

    遇到事情,不以人的邏輯思惟去百般思索、千想萬慮,那些都是煩惱的起源,自己先拋出綑仙索把自己層層纏縛綑綁,不得解脫。聖嚴法師說:「是誰被纏?是誰縛你?」

    放下,是放下什麼?放下心念,也就放下了煩惱。

    絕思絕慮,不起心動念,隨緣而處,隨遇而安,此即“般若大智慧”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