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

惚恍



老子道德經:第 十四 章
【原文】
  視之不見,名曰夷;
  聽之不聞,名曰希;
  搏之不得,名曰微。
  此三者不可致詰,故混而為一。
  其上不皦,其下不昧,繩繩兮不可名,復歸於無物。
  是謂無狀之狀,無物之象,是謂惚恍。
  迎之不見其首,隨之不見其後。
  執古之道,以禦今之有;能知古始,是謂道紀。


【譯文】
  看它看不見,就叫"夷";聽它聽不到,就叫"希";捉它捉不著,就叫"微"。從這三方面不可以加以探究,所以是渾融無名的元始。居於其上的本源已不清楚,由它而下的現實世界是清晰具體的。它本身渺渺茫茫,無以名狀,不同于現實的具體存在。這就叫做沒有確定形狀的形狀,不可歸結於具體組分的顯象,它是不確定性的表徵。圍繞著它團團轉,我們永遠也搞不清它的模樣。
  維繫于古已有之的道,以駕禦現實的具體存在。能懂得返本復初,是維繫於道的基本點。

( 來源網頁: http://w3.estmtc.tp.edu.tw/daode/14.html 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