唸經,或者說是「讀經」,不只嘴上碎碎唸,而是讀懂經義,對修為確實有幫助。
釋迦牟尼佛陀離世已經兩千六百多年,我們無法聽他親身說法,只能從佛經裡去理解佛陀的思想、理論、以及修行、獲道解脫的方法。這是讀經最大的用處,讀得懂、想得明、學得好,我們也能獲得徹底解脫。
倘若說只要嘴上不斷碎碎唸,就能到西天極樂世界去享福,或就能獲道解脫,那大有疑問。
我們都上過學,那些中英數理化史地功課,只要嘴巴上反覆不斷碎碎唸,就能自動理解這些學問知識,並將它們活用在工作和生活當中嗎?
連佛陀自己都是這樣教弟子們的,他說:「多誦無益事,此法非為妙,猶算牛頭數,非此沙門要。若少多誦習,於法而行法,此法極為上,可謂沙門法。」又說:「雖誦千章,不義何益?不如一句,聞可得道。雖誦千言,不義何益?不如一義,聞可得道。 」
對佛陀的思想、理論、和修行方法沒有了解,自己亂聽、亂想、亂修,很可能白走很多冤枉路,或甚至完全走錯路,越走離目標越遠。所以讀經是修行必須的方法之一。
至於靜坐,也是修行必須的方法。佛陀自己是用什麼方法,而能夠徹底大覺悟的呢?
根據歷史,他用的就是「打坐冥想」。
「冥想」恰如版主大德所說,是冺除腦中所有念相,什麼都不想,讓腦子完全放空。
為什麼讓腦子放空,對修行有幫助?因為人腦幾乎沒有停息的時候,隨時都充斥著各種念頭影相,這些世俗念相嚴重遮障了我們的「自性」,使得「自性」被蒙蔽住了。
自性被蒙蔽遮障了,般若大智慧透不出來,滿腦子裡大多還是「世間法」,沒有「出世法」。偶然有人的念頭和影相比較潔淨,不那麼被世俗遮蔽,會「靈光乍現」、有「靈感」、「第六感」。但那也只是少少一點靈光,一閃即逝,無法對「出世間」一窺全貌。
修行,就是要修去這些世俗念相,當我們腦中完全「無念」(沒有念頭)、「無相」(沒有影相)、「無住」(都不執著),般若自性才能顯露出來。
《楞嚴經》裡,許多位佛陀的大弟子、長老、尊者、菩薩,這些覺悟者們,各自說明自己的修行方法,不管是哪一位,不管用什麼方法入門,最後都提到「入三摩地」,也就是說要達到「三摩地」,才能獲道解脫。
「三摩地」是什麼?梵文Samadhi。又譯為「三昧」,是一種深層的禪定狀態。
只有達到這種三昧、三摩地的深層禪定境界,才能讓般若自性顯露出來。
《楞嚴經》裡,文殊菩薩特別讚嘆觀世音菩薩的《耳根圓通法門》,因為觀世音菩薩不僅僅是達到了三摩地,他還繼續深入,終於「十方圓明」,徹底了悟所有一切。
龍樹菩薩寫《大智度論》解說《般若波羅蜜多經》(又稱《大般若經》),他說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的意思就是「正遍知一切」。
佛法的修行目標,就是要「正等正覺」、「十方圓明」、「正遍知一切」。
人在世間住,滿腦世間法,用人腦去思索、去想像,古今多少大學問家,白首窮經,也無法「正遍知一切」。
人就像一滴流浪的小水滴,在塵世裡沾滿污塵灰垢,早已忘掉自己的本來面目。
只有放下俗世念相,出世間,回到我們自己的「本來面目」,回到大宇元真體內,有如滴水入海,小水滴回到大海裡,海裡所有的一切自然就清楚明白了。
《楞嚴經》裡,許多位佛陀的大弟子、長老、尊者、菩薩,這些覺悟者們,各自說明自己的修行方法,不管是哪一位,不管用什麼方法入門,最後都提到「入三摩地」,也就是說要達到「三摩地」,才能獲道解脫。
「三摩地」是什麼?梵文Samadhi。又譯為「三昧」,是一種深層的禪定狀態。
只有達到這種三昧、三摩地的深層禪定境界,才能讓般若自性顯露出來。
《楞嚴經》裡,文殊菩薩特別讚嘆觀世音菩薩的《耳根圓通法門》,因為觀世音菩薩不僅僅是達到了三摩地,他還繼續深入,終於「十方圓明」,徹底了悟所有一切。
龍樹菩薩寫《大智度論》解說《般若波羅蜜多經》(又稱《大般若經》),他說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的意思就是「正遍知一切」。
佛法的修行目標,就是要「正等正覺」、「十方圓明」、「正遍知一切」。
人在世間住,滿腦世間法,用人腦去思索、去想像,古今多少大學問家,白首窮經,也無法「正遍知一切」。
人就像一滴流浪的小水滴,在塵世裡沾滿污塵灰垢,早已忘掉自己的本來面目。
只有放下俗世念相,出世間,回到我們自己的「本來面目」,回到大宇元真體內,有如滴水入海,小水滴回到大海裡,海裡所有的一切自然就清楚明白了。
有人認為不需靜坐冥想,也能獲道解脫。連最講究打坐的禪宗,也有一則〈磨磚成鏡〉故事,看到馬祖禪師整日打坐,懷讓禪師故意拿一塊磚頭在他面前打磨,說要磨磚成鏡。馬祖禪師笑他說磨磚如何能成鏡,懷讓禪師反譏他說磨磚不能成鏡,坐禪又如何能成佛?
既然如此,為什麼禪宗仍然提倡打坐?「禪定」是一種很深的修行功夫,不是隨便就能達到的。在人類的歷史裡,佛陀證明了打坐禪定的功效,歷代許多得道高僧大德善知識也確定打坐是練習禪定的最好辦法。
當然,打坐不是唯一的方法,對修行高手來說,行住坐臥,一切時中,都可入定。但對初學者的人們來說,連打坐都很難入定,更何況在走路、站著的時候,躺著更可能是睡著而非入定。
佛家的打坐,講究的是「佛來佛斬,魔來魔斬」,或有古禪師說:「見佛殺佛,見魔殺魔。」
既然打坐時腦子裡什麼念頭和影相都不要有,一有就立刻要排除掉,維持無念、無相、無住的狀態。
當然,打坐不是唯一的方法,對修行高手來說,行住坐臥,一切時中,都可入定。但對初學者的人們來說,連打坐都很難入定,更何況在走路、站著的時候,躺著更可能是睡著而非入定。
佛家的打坐,講究的是「佛來佛斬,魔來魔斬」,或有古禪師說:「見佛殺佛,見魔殺魔。」
既然打坐時腦子裡什麼念頭和影相都不要有,一有就立刻要排除掉,維持無念、無相、無住的狀態。
什麼光影、非次元的東西、甚至是見到佛來、魔來,其實通通都只是自己腦子裡的幻想,是一種念頭、一種影相,不去理它,排除掉就是。這就是「佛來佛斬,魔來魔斬」、「見佛殺佛、見魔殺魔」,來一個殺一個,來兩個殺一雙,腦中不管出現什麼念頭和影相,立刻排掉,維持淨空。
所有念頭和影相都是遮障,如果執著在那上面,誤假為真,就會被拖住而無法繼續深入禪定。
無念、無相、無住,放下萬緣,勇猛精進,才可能在某一天,突然虛空粉碎,終於明心見性,十方圓明,正遍知一切!
無念、無相、無住,放下萬緣,勇猛精進,才可能在某一天,突然虛空粉碎,終於明心見性,十方圓明,正遍知一切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