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命能的如本老師教過「物心中道」,意思如下:
物法:一般平常人見物為實,執著物欲,希望占有物質。
心法:感覺一切都是空的,失去人生的奮鬥目標。
中法:盡力在物法和心法之間取得平衡,為維持平衡耗費心力,活得很累。
道法:無私我,順應大道,隨緣應機。
物法、心法、中法,都屬於「世間法」;道法則是「出世間法」;應用道法處世,埋我度眾,即是「世出世法門」。
小乘佛法比較消極,只求自己早日出離世間,獲得解脫。
大乘佛法則顧念眾生仍誤假為真,流轉世間不斷受苦,所以不求自己早日解脫,誓願繼續留在世間陪著受苦難的眾生,修己度人。留在世間,也就會和一般人一樣,不斷輪迴轉世,也和一般人一樣,受到人間的各種名利慾望引誘,當然也一樣受著煩惱苦難折磨。
因為菩薩覺悟者知道這些名利和苦難都不實如幻,所以不會和一般人一樣。一般人身上受苦,心裡跟著也在痛,有時外傷好了,內心卻沒放下,想起來就痛。菩薩覺悟者既有著物質身體,當然也一樣會酸苦疼痛,但心裡無憎無愛,安然自在。
修行,就是希望能夠早日明心見性,開悟獲道。修除掉私我慾望念想,在無念(沒有念頭)、無相(沒有影相)、無住(都不執著)的深層禪定境界時,各種世俗念相完全淨空,沒有了世俗念相的遮障絕緣,自性般若智慧之光才能顯露出來。
無念、無相、無住,也就是《心經》裡說的那一串無、無、無。無了五蘊六根,對六塵都不起反應,這個「我」也就「無」了。
無我,就無罣礙,無有恐怖,遠離世俗念相的種種顛倒夢想,煩惱盡斷,進而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(正遍知一切)。
為什麼自性能「正遍知一切」,因為自性就是宇宙基本能量,能夠接通宇宙大統一能量場,就像滴水入海,整個海洋的水分子完全互通,小水滴就能正遍知整個海洋的一切了。
不起心動念,那位寫〈空無非道〉的老師說他自己「呆若木雞」,我一位學友則說她自己經常腦袋空空。六祖惠能的說法是:「但自卻非心,打除煩惱破,憎愛不關心,長伸兩腳臥。」大珠慧海禪師說:「飢來吃飯睏來眠。」聖嚴法師說:「人家有事,自己無事。」不管人世間如何紛紛擾擾,心中無事,沒有罣礙,安然自在,這就是「觀自在」。
就像基督教說的:「一切遵從上帝的旨意。」明心見性的開悟者,雖然和平常人一樣在世間生活起居,但不會像平常人那樣百般思索、日夜盤算,整日心中充滿各種念頭影相,無片刻歇息。開悟者則心中無事罣礙,遇到事情,不是以人的念想去處理,而是運任大道,以大宇元真大道的般若智慧來應對處理。
照我那一位老師的解說,就是以直覺功能隨緣處機。不預設立場,不謀私名私利,不計較自己的利害得失,依大宇大道該怎麼做,就怎麼做。這樣做,不是中法那種盡量平衡兩端的齊頭式假平等,而是符合大道、恰如其份的真平等。
修菩薩道的菩薩行者,每一世人生的使命很清楚,就是「埋我度眾」。在埋我中度眾,在度眾中埋我;埋我才能真度眾,度眾才能真埋我。以白話文來講,就是「覺己、覺人、利己、利人」。如本老師說要反過來修練,效果更佳,即是「利人、利己、覺己、覺人」。
奉行這埋我度眾的使命任務,菩薩覺悟者不懷憂喪志,不受引誘沉迷,也不畏苦怕難,用最善良、最積極的人生態度,過著充實的一生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