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自:南懷瑾《如何修證佛法》
有些人看到魔,有些人看到鬼,有些人則是從聲音發生幻境,實際上都是我們下意識的鬼名堂,自己很難檢查得出來。普通心理學講的「下意識」,即唯識學第六意識的一部份;第七識及第八識不能用下意識代表。真有般若智慧的人,一有了幻境就檢查得出,知道是自己下意識裡頭出來的。─沒有其他。─比如我們看到一個幻境,這個幻境,本身沒有根,它自己不會發生;也並不是有個鬼、有個魔、有個菩薩故意變出來給你看的。
中論云:「諸法不自生,亦不從他生,不共不無因,是名為無生。」
……… p.491
「想陰」境界產生十種魔境,實際上不只十種,變化起來有幾百、幾千、甚至幾萬種。比如有人有神通啦,未卜先知啦,都是五蔭中「思想」的作用。這種功能,現在有人叫「第六感、心靈感應、特異功能」,鬼名堂多啦!這些都是「思想、妄想」變的花樣,這是「融通妄想」。把「妄想」的功能變化,好像能夠通達‧知道萬緣,因此形容它為「融通妄想」。
……… p.471
我們有沒有仔細想想,究竟學佛修行是為什麼?都在高談闊論,不切實際。─真正的修行,最後就是一個路子─行願。什麼叫做行願?就是修正自己的心理行為。
……… p.502
學佛的基本是在這些地方。了解三世因果、六道輪迴,從心理行為上改進自己,漸漸地,功夫、見地自然會進步。這不是說教,是我的親身體驗,不從這裡下功夫,是解決不了問題的,不會證果的。「心行」的改變,比打坐、比修證重要得多,而且要是心行改正一天,你的定力、打坐就隨之進步一天。
Little Boy兄 您好!
回覆刪除我在FB上面看見有一位學佛的朋友
他在貼文中寫道 :
佛講「菩薩」修「六度」萬行,就是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。
「六度」是不是「定法」?是啊!
當然修到第五度「禪定」了,前四度可以繼續一起修。修到第六度「般若」了,前五度可以繼續一起修。
但剛開始一定從「布施度」開始,從不布施,你會去受戒嗎?
沒受戒、沒修忍辱,沒修精進行,你能發起「禪定」嗎?沒修「禪定」你能「開悟」嗎?
沒受戒、沒修忍辱,沒修精進行,就說發起「禪定」了、或「開悟」了,那是大妄語喔!而且還謗佛、謗法,因為你暗示佛說錯了!
==========
請問... 真的是這樣子嗎?
六度的修行,真的要一步一步地從"布施" 開始嗎 ?
難道沒修過布施的人,就不能受戒?
沒受過戒的人,就不能修禪定?
佛陀有四眾弟子,又不一定全部都是出家人
有些在家的佛弟子,也不一定會受持戒律
所以沒受戒的人,就不能修禪定,不能去體會"般若"嗎 ?
當然,他的說法我是不同意的...
但還是想聽聽Little Boy兄的看法
我也不同意六度一定要一個一個挨序修。六度波羅蜜不是樓梯,非得一階一階往上走不可。我覺得是像鋼琴的琴鍵,可以彈單音,也可以同時幾個鍵一起彈奏,並沒有先後次序問題。
刪除聖嚴法師講過六度以般若智慧為最重要,前面的五度全需要般若指導才能真的做得好。可惜般若不是那麼容易開啟的,所以在還沒覺悟般若之前,只好依照人的智慧盡量去做就是。
六度也即「戒定慧」的開展延伸,基本上前四度都是「戒」的範疇,是指規範我們的心不要放逸,盡量遠離貪嗔癡慢疑,放下執著,這樣才能幫助自己容易入定。定慧則是同時出現的,即定即慧,不分先後。
「戒」靠自己來守,受戒只是儀式,有沒有經過法師授戒,一點也不重要。
佛不守戒,因為佛不犯戒。釋迦牟尼又是經過哪位師父受戒的呢?
一念清淨,一念佛。一念無明起時,就要提醒自己,應該注意要守戒了。
我沒有皈依,所以也沒有受戒過。在家人只需守五戒,我不守而自然守,以前偶爾因應酬不得不喝點酒,後來得了痛風,遵醫囑不能喝有酒精的飲料,所以現在可以光明正大的不喝酒。
刪除缺點是連汽水、可樂、氣泡水都得戒,它們也會引發痛風。
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。
回覆刪除Little Boy兄 不好意思...
回覆刪除最近在FB上面,和某些人打了筆仗...
上一篇我刪掉的留言,本來是想請Little Boy兄進來FB一起討論
但後來想一想... 還是算了....
六祖曾在壇經中說過:
若言下相應,即共論佛義;若實不相應 ,合掌令歡喜。 此宗本無諍,諍即失道意,執逆諍法門,自性入生死。
裡面由某一個人,自稱自己已開悟(可以見佛)
然後發表一些長篇大論
其中多是與經論相左的言論
上面我貼給你看的留言,就是其中一篇
我一個人進去撥亂反正,結果被一堆人群起圍攻
他們說不出所以然...
只會說一些漫無邊際的話 例如 : " 你看不懂金剛經"
這個年代,真的就像楞嚴經上面所說:
「末法時期,邪師說法,如恆河沙」
後來我選擇不再回覆留言....
有正知正見的人,真的不多了
還是很感謝Little Boy兄的回覆,阿彌陀佛!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