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祖慧能畫像
《聖嚴法師教話頭禪》書摘
『以真心修一行三昧』
《六祖壇經》中說:「一行三昧者,於一切處,行住坐臥,常行一直心是也。淨名云:直心是道場,直心是淨土。莫心行諂曲,口但說直。口說一行三昧,不行直心。但行直心,於一切法勿有執著。迷人著法相,執一行三昧,直言常坐不動,妄不起心,即是一行三昧。」
… (p.107)
意指你的心修的是直心,「直心」的意思,是當我們看到什麼、聽到什麼時,還原它自己本身是什麼就是什麼,而不將主觀的「我」放進去為它評價。主觀是以自我為中心,自我的喜惡來取捨,而直心則是拋開自我,事物原本是什麼就是什麼,應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,不要三心兩意地考慮:「如果是這樣的話,對我有什麼壞處?如果是那樣的話,對我有什麼好處?」如果這樣考慮,就不是直心。
… (p.108)
所以一行三昧是直心,是在任何時間、任何狀況、任何地點,心都不扭曲、不自私,這都是智慧。佛法所說的智慧,又叫做「般若」,「般若」是沒有自我中心的一種態度。沒有自我中心,你就是有智慧的人,這時無論你處理任何是,都叫做「一行三昧」。
… (p.109)
只要不把自我中心、自我的執著擺進去,這就是一行三昧。 … (p.110)
『直心是超越主觀與客觀』
《六祖壇經》說:「直心是道場,直心是淨土。」那麼直心是什麼?道場是什麼?淨土是什麼?
直心不是心直口快、胡說八道,而是不要把自我的立場、個人的利害和判斷放進去,是超越於自我的,甚至是超越於客觀的,也就是主觀與客觀都要超越才是直心,因為主觀不可靠,客觀也不一定可靠。
… (p.119)
「直心」是超越主觀與客觀,是不考慮自己、也不考慮大家的想法,事情應該怎麼做就怎麼做。 (p.120)
《六祖壇經》:「無相者於相而離相;無念者於念而不念;無住者,為人本性,念念不住。」 (p.164)
因此《六祖壇經》說「於相而離相」,叫做無相。當你有的時候,要知道當下都是無常,這只是一個過程,是暫時的現象。你不要太執著它,但是要用它,因為它也是一個工具。 (p.168)
那(佛和菩薩)他們受不受苦?他們如果有身體,雖然也會感覺痛,但是不會覺得苦,因為他們知道一切法的本質是空,所以不會覺的心裡煩惱、怨恨、不舒服、不公平。所以有菩薩、有佛,斷見是錯的。
(p.176)
《六祖壇經》說:「念念時中,於一切法上無住;一念若住,念念即住,名繫縛。於一切上,念念不住,即無縛也,此是以無住為本。」… 無住,是對於世間的、出世間的任何一法不執著,不把它們掛在心上,因為已經是無心了。…
如果有一念執著,等於是念念執著。… 自我還在的時候,任何一念都是有住,唯有當自我中心轉成無心的時候,才是念念不住。… 念念不住,是一念都不要住。 (p.194)
你對你自己、對他人、對所有環境的狀況,要盡量地練習著「無念、無相、無住」。重要的是,不要用自己的程度、自己的立場、自己的知識、以及自己的經驗來要求他人、判斷他人。否則的話,就算修一百年都是白修,因為你對自己沒有調整、沒有成長,對他人會有傷害,讓他人不舒服。
我們講調心,也就是要從自己的心態調整起,否則的話,你打坐的時間再久,對你自己也沒有太多的好處。因此,「無念、無相、無住」這三個名詞非常有用,請大家把它牢記在頭腦裡。 (p.209-p.210)
以迴向表現出慈悲心,用發願表現出努力的方向,而這也就是菩提心。 (p.216)
迴向是將自己所知、所能、以及所有的資源分享給他人,即使是自己現在不知道、不會的、沒有的資源,也要增長自己的資源、加強自己的能力,將自己的所有分享他人、迴向他人。…
因為如果沒有發願,迴向便使不上力,因此這兩者一定是連在一起的。 (p.217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