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9月10日 星期日

五根、四念處

《雜阿含經》26卷第644經:

如是我聞:

一時,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有五根。何等為五?謂信根、精進根、念根、定根、慧根。若比丘於此五根如實善觀察,如實善觀察者,於三結斷知,謂身見戒取,是名須陀洹,不墮惡趣法,決定正向於正覺七有天人往生,究竟苦邊。」

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
【註解】:

 三結:身見(執著於有恆常不變的自我)、戒取(執著於無益解脫的禁戒、禁忌)、疑(對於真理的懷疑猶豫;對佛法僧戒的疑惑)。斷除三結,即為初果聖者。

 斷知:因捨斷而徹底了知。

 惡趣:壞的往生處,即地獄、餓鬼、畜生三惡道。

 決定正向於正覺:必定正確地趨向正覺,指初果聖者不會退轉,遲早會證得涅槃。

 七有天人往生,究竟苦邊:最多於天界與人間往返七次,就能到達苦的盡頭(涅槃)。

《雜阿含經》26卷第646經:

如是我聞:

一時,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有五根。何等為五?謂信根、精進根、念根、定根、慧根。信根者,當知是四不壞淨;精進根者,當知是四正斷;念根者,當知是四念處;定根者,當知是四禪;慧根者,當知是四聖諦

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
《雜阿含經》26卷第655經:

如是我聞:

一時,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有五根。何等為五?謂信根、精進根、念根、定根、慧根。信根者,當知是四不壞淨;精進根者,當知是四正斷;念根者,當知是四念處;定根者,當知是四禪;慧根者,當知是四聖諦。此諸功德,一切皆是慧為其首,以攝持故。」乃至……。

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
【註解]

 四不壞淨:對佛、法、僧、戒的堅固信心。

 四正斷:正確地勤奮於四個層面:(1)已生惡令斷滅、(2)未生惡令不生、(3)未生善令生起、(4)已生善令增長。其中「斷」指決斷,引申為勤奮的意思。另譯為「四正勤」。

 四念處:專注於當前的四種目標之一:(1)身念處、(2)受念處、(3)心念處、(4)法念處。

 四禪:初禪第二禪第三禪第四禪等四個禪定層次。

四念處註解:

 身身觀念處:正念安住在身體上,覺知當下的身體狀態或本質。

 受受觀念處:正念安住在感受上,覺知當下的感受是苦、樂、不苦不樂。

 心心觀念處:正念安住在心念上,覺知當下的心念是否有貪、瞋、癡等狀態。

 法法觀念處:正念安住在諸法上,覺知五蓋、七覺支等法,進一步則可調伏五蓋、培養七覺支、證知四聖諦。
「七覺支」指覺悟的七個要素。七覺支包括:

  1. 念覺支:專注清楚,修習四念處。
  2. 擇法覺支:以智慧明辨、揀擇各種法。
  3. 精進覺支:勇猛精勤,修習四正斷。
  4. 喜覺支:修行讓煩惱減輕而心生歡喜。
  5. 猗覺支:身心輕安、平靜。又譯為除覺支、輕安覺支。
  6. 定覺支:入定而不散亂。
  7. 捨覺支:心平等、寂靜,而能捨離。

聖嚴法師説:現在學佛的年輕人大多在抱怨佛教典籍難懂難讀,那是由於他們看的佛書太少,同時也沒有看到大部的佛經。比如大般若經、大涅槃經、華嚴經、法華經、維摩詰經等,至於阿含經,看的人就更少了。其實,如果真想看佛經,應該先由阿含經看起,接著看法華、華嚴、涅槃、般若,那麼,可能很多人會認為佛教經典比基督教的新舊約要淺顯易讀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