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5月21日 星期二

解脫 (1/2)

 

我們看佛陀的一生,佛陀他也需要吃穿用度,但他把無我的思想放進吃穿用度裡面。他如何去對待這一切,從態度可以看出來。他待人接物的時候,以無我的精神貫穿在整個待人接物的過程裡面,哪些該做,哪些不該做、或做到哪裡為止,只要差不多就可以了。

人生基本上都是以無我的思想來指導自己,那就逐漸、逐漸體會到與大宇合一,跟元真合一、體驗的這種狀態,這就是佛說的涅槃的狀態。這種不是身體上的,是內心心靈上的,那樣的一種感受,跟大宇合一的感受。那時候才叫做涅槃,也稱做無分別智、無分別。

這可以真正體驗的,我們可以逐漸體會得到。前提都是無我,不斷的無我、不斷的無我,這樣就否定了自己從出生以來不曾間斷地在分別出我、我怎樣、我怎樣…的執念。以「無我」不斷來否定掉這個分別的我,後面就是無我了,就可以體驗你感受到的,就是大宇元真這種狀態。

所以佛學講的寂滅涅槃,它先是寂滅內心的這種涅槃。寂滅了「分別心」的這個意識,然後體會到與大宇的合一,這叫做涅槃。

一個人去世的時候的涅槃,那叫做「般涅槃」,那是不一樣的。

平時就是寂滅涅槃,就相當於禪定入○。 入○就是寂滅涅槃,還沒有到離開世間以前只能叫做寂滅涅槃,離開世間的時候才叫做般涅槃。

所以我們再去看世間有些講涅槃的時候、或講解脫的時候,他不是講無我,他是在講我、講這個自我;這是一個最關鍵的地方,就是有我和無我的區別。

有我的那種雖然講的是解脫,但若是有「我」的這種觀念,就不能解脫,就沒辦法解脫。因有我就是生老病死,再怎麼講解脫,他實際上是路走錯了。道理他可以講出來,外面道理他都可以講,講出來是解脫的道理,但是落實到自身的時候,他還是有我,那這個時候他就沒辦法解脫。

所以有我和無我是真正解脫的關鍵,這一點是我們需要這樣去區別的,可以以這個來觀察。還有一些呢,比方說大家都是求,求上天的保佑、佛菩薩的保佑。有些人求佛菩薩保佑的是埋我,讓我可以更快的能夠明白埋我,讓我能夠進入到無我的境界。這樣的請求是因為要埋我,這種請求就是正確的。當然不能執著在請求上,因為你真正要落實埋我,連我都埋了,那還有什麼好請求的。

那有些人呢,他也很相信佛,他也是很虔誠的信,但他就是為了自我。他心中有個我,他沒辦法放下這個我,這樣的請求就是八邪道,不是八正道。

從這個角度來講,解脫確實很簡單,不用那些花招,不需要很多套路。因為你的解脫只是認識上的解脫,你的內心能夠從世間這些種種要求脫離出來,這樣子的解脫。

我們被世間綑綁,就是因為我們對世間的要求太多;或者說我們被身體綑綁,就是我們對身體想得太多。我們為什麼不斷的參加生滅循環、這個生死沉淪呢?就是我們太在意生死沉淪裡面的這些,覺得有個我,想這些方面的東西。就是我們不斷的抓住、抓住、抓住,它又不斷的散掉、散掉、散掉。那在這個裡面我們就患得患失,所以要參加生死輪迴。

現在這些我們都看明白了,「我」也沒有,物也沒有,世間實際上本身就是沒有。因為這一切都是元真統一場的能量在裡面變現而已。連我們這個人的意念、我們人的靈性,也是來自於大宇、元真大道所賦予的,所有一切都是元真的。

我們看清楚了,這裡面就是沒有我,連靈性都不是這個我,都是元真大道的靈性、本性。這個本性存在,但沒有個體的這個我。我們只要這樣認識,就可以從內心把這個我完全放下。

這樣的話,我們的內心就已超越了物質實體,然後超越了自我生死沉淪的這種狀態。所以認識上就可以超脫出來,這就叫做解脫。

接著我們的心就可以定得下來,不再去抓這個世間的種種。身體不抓了,也不去抓那些什麼虛名啊、物質啊、利益啊,反正講來講去寄售世間這些東西。

所以有的時候我們說,能夠平安的生活,夠用就好了。有吃穿用度就好了,連心都放在這個解脫道上。換句話說,你的心都不放在這個吃穿用度上、不放在世間種種名啊、利啊、身分地位啊,不放在這些上面,那你的心也就完全解脫了。



2024年5月15日 星期三

解脫 (2/2)

入○ = 寂滅 = 念頭都沒有了。

解脫:寂滅心中的念頭,就解脫了。

智慧的解脫,認識上的解脫:如何看身體、看人生。

無五蘊,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,完全看透、看破他們的本質是什麼。

一切都是元真變現的過程,是人自己分別出來的看法而已。站在大宇整體來看,那就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。

佛說的四聖諦、八正道、十二因緣;就是要讓我們認識人生只有兩條路可走 (解脫或繼續輪迴),

要滅掉心中的貪嗔痴,即徹底放下自我的念相 (私我、貪嗔痴)。沒有貪嗔痴,就沒有世間的慾望,也就解脫了。

不為自我求什麼,就是埋我。

大愛給出去,無分別:通過禪定,萬念歸一,一念歸零。通過禪定入○和度眾服務 (大愛給出去),也就解脫了。

內心的解脫:解脫最直觀的標準,就是無我。

以無我的思想來行事,內心就逐漸能和大宇合一,稱為涅槃,也即無分別智。

自己逐漸可以體會得到。

寂滅內心分別的意識、念頭。體驗到與大宇元真合一,那就是涅槃(入○)。

離世時的時的涅槃,稱為般涅槃。

有我就不能解脫,有我即生死沉淪的原因。

以有我、無我來觀察,來分別。

要能正確鑑別,能按照正確的要求來指導自己。

對世間的認識與世間的要求(身體、名利…),如太在乎這些,心裡就無法解脫。

全部都是大宇的,根本沒有我,連靈性都是大宇的。認識清楚,又不會去抓取。

吃穿夠生活就好,心念也就解脫了,是很簡單的。

戒定慧通通都是圍繞解脫上來講的,淡泊名利後,戒自然就持了,不必特別去持戒。

克服內心這一塊,就是修道。內心這塊解決了,就能禪定。

對身體不要緊張,要放鬆,對它不罣礙,對它沒有慾望。

想抓住身體,那以後一定就會有個身體,那就是輪迴。

身體、感受也放下了;法塵 (受想行、六根對六塵) 都放下了;那就徹底解脫了。

心逐漸不被世間法拉走,那就能定了。

初禪:定了以後就會有覺有觀。觀就是觀察,要用智慧來觀察。

二禪:不覺不觀,定生喜樂。

三禪:心一境性,很專注、很專一。

四禪:捨念清靜。

快樂捨棄了,只剩六字真言。逐漸連六字真言都沒有了,突然意識都終止了,那就是入○了。

寂滅界的定才是解脫。

不要被欲望引誘,只要把心中的妄想執著放下,寂滅本來就有,不用去練出來的。

這些原理自己在用,也帶給別人。

出發點不要為了治自己疾病,出發點要放在入○解脫,與眾生一起解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