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9月21日 星期一

文殊菩薩持劍欲刺佛

 



大寶積經 第105卷  隋天竺三藏達摩笈多譯

神通證說品第九

爾時會中有五百菩薩,已得四禪成就五通。然是菩薩依禪坐起,雖未得法忍亦不誹謗。時諸菩薩宿命通故,自見往昔所行惡業,或殺父殺母殺阿羅漢,或毀佛寺破塔壞僧。彼等明見如是餘業,深生憂悔常不離心,於甚深法不能證入。我心分別彼罪未忘,是故不能獲深法忍。

爾時世尊為欲除彼五百菩薩分別心故,即以威神覺悟文殊師利。文殊師利承佛神力從座而起,整理衣服偏袒右髆,手執利劍直趣世尊。欲行逆害時,佛遽告文殊師利言:「汝住汝住。不應造逆,勿得害我。我必被害,為善被害。何以故?文殊師利!從本已來無我無人無有丈夫,但是內心見有我人。內心起時,彼已害我,即名為害。」

時諸菩薩聞佛說已,咸作是念:「一切諸法悉如幻化,是中無我、無人、無眾生、無壽命、無丈夫、無摩奴闍、無摩那婆、無父無母、無阿羅漢、無佛無法無僧、無有是逆、無作逆者,豈有墮逆?所以者何?今此文殊師利聰明聖達智慧超倫,諸佛世尊稱讚。此等已得無礙甚深法忍,已曾供養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佛世尊,於諸佛法巧分別知,能說如是真實之法,於諸如來等念恭敬,而忽提劍欲逼如來。世尊遽告:『且住且住。文殊師利!汝無害我。若必害者,應當善害。』所以者何?是中若有一法和合集聚,決定成就得名為佛名法名僧、名父名母名阿羅漢,定可取者則不應盡。然而今此一切諸法,無體無實、非有非真、虛妄顛倒、空如幻化,是故於中無人得罪、無罪可得。誰為殺者而得受殃?」彼諸菩薩如是觀察明了知已,即時獲得無生法忍,歡喜踊躍,身昇虛空高七多羅樹,以偈歎曰:

「諸法如幻化,  斯由分別起,
 是中無所有,  一切法皆空。
 顛倒虛妄想,  愚癡取我心,
 計念我昔愆,  所作業中甚。
 過去為大逆,  殺父母良田,
 殺羅漢比丘,  是為極重惡。
 以彼惡業故,  我當受大苦,
 沒疑網眾生,  聞法悔或除。
 大名拔我毒,  破散我疑心,
 我已覺法界,  眾惡無所有。
 諸佛巧方便,  善知我等意,
 方便度眾生,  為解諸疑縛。
 何處有諸佛?  法僧亦復然,
 父母本自無,  阿羅漢空寂。
 是處無有殺,  云何有業果?
 如幻無所生,  諸法性如是。
 文殊大智人,  深達法源底,
 自手握利劍,  馳逼如來身。
 如劍佛亦爾,  一相無有二,
 無相無所生,  是中云何殺?」

... ... ...

爾時尊者舍利弗白文殊師利言:「大士!仁今已造極猛惡業,欲害如是天人大師。是業若熟,當於何受?」

時文殊師利告舍利弗言:「如是大德!如汝所說,我今唯能造作如是極重惡業,而實不知於何處受?然舍利弗!如吾見者,當若化人幻業熟時,我如斯受。所以者何,彼幻化人無心分別、無有念想,一切諸法皆幻化故。又舍利弗!我今問汝,隨汝意答。於意云何?如汝意者實見劍耶?」

舍利弗言:「不也。」

文殊師利曰:「又定見彼惡業可得耶?」

舍利弗言:「不也。」

文殊師利曰:「又定見彼受果報耶?」舍利弗言:「不也。」

文殊師利言:「如是舍利弗!彼劍既無、復無業報,誰造斯業?誰受報者?而反問我受報處乎?」

~~~~~~~~~

法會中有五百位菩薩,已修得到宿命智,觀察自己過去,發現多生多劫前,曾造作了極重罪業,不禁生起極大怖畏,時刻憂愁恐懼,再也不能專心用功修行,所以不能證得無生法忍。

文殊菩薩發現這五百菩薩有了這種動念,於是手執利劍,在大眾面前,逕直走向佛陀,快要到達佛前,竟然舉起利劍,欲向佛陀刺去!

這時佛陀止住文殊菩薩說:「你要刺我,當然有你要刺我的理由,而我亦不怕你來刺,但是希望你且慢一步,先想好刺我的善巧方法,然後再來行刺不遲,你認為怎樣?」

文殊菩薩經佛這樣一講,就止步低頭沉思。佛陀又對文殊菩薩說:「你要刺我是可以的,但必要善巧如法,否則的話,應當知道,你所得的罪,是很重大的!首先我得告訴你:世間一切諸法,都是如幻如化的,我人的生命體,亦復如幻如化的,既沒有實在的我,亦沒有實在的人,試問你所執劍欲殺何人?將來又會受到怎樣的殃報?我老實的對你說:如有一個實在的人,你去將他殺死,才會構成你的殺害之罪,才會使你感受罪殃之報,既一切法是如幻如化的,我人之性是了不可得的,當然就無所謂殺害,亦無殺害重罪可得了!」

原譯文網址:https://kknews.cc/fo/j294z8l.html

2020年9月17日 星期四

虛雲老和尚談靜坐的法要

 


虛雲老人在《復星洲卓義成居士》中,談到關於靜坐的法要,恭錄如下,希望對大家有用。

承問關於靜坐之事。雲亦是門外漢。今本同舟共濟精神。略伸管見如下。

(一)靜坐不過是教行人返觀自性的一種方便方法。簡言其要。則在於繫念一句佛號。(或阿彌陀佛。或觀世音菩薩皆可。)心心相契。念念相續。由心而出。從耳而入。莫令間斷。果能如斯。則更無餘緣雜入矣。若能久久不退。彌勤彌專。轉持轉切。不分行住坐臥。豈覺動靜閑忙。便可一直到家。永生安養。居士才覺得有些定明澄澈之境。便生心動念而執著之。宜其不能進步。

(二)靜坐宜取乎自然。身體有病。宜適當調養。不必勉強支持。修行用功不拘於行住坐臥也。

(三)悟道不一定皆從靜坐得來。古德在作務行動中悟道者。不可勝數。悟道僅為真正修道的開始。由修而證。則神通不待求而自得矣。若專為求得神通而修行。是魔見。為學佛人所不齒者。

(四)參禪念佛持咒等一切法門。皆教眾生破除妄念。顯自本心。佛法無高下。根機有利鈍。其中以念佛法門比較最為方便穩妥。居士受持佛說阿彌陀經。熟覽印光法師文鈔。若能依而行之。則淨土現成。萬修萬去。

(五)葷食造殺害生。大違慈旨。令人智昧神昏。增長貪嗔淫慾。身後業案如山。冤怨債報。寧有了日。靜坐修行的目的。要了生死。葷食則增加無邊生死。漏瓶盛油。虛勞精神。智者可以自審矣。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。當熟覽諦受。

(六)靜坐如法。可使四大勻調。促進健康。

(七)‘歸元性無二。方便有多門。’八萬四千法門。對治眾生八萬四千煩惱。莫不殊途同歸。惟當擇其契理契機者而修持之。

(轉載自:佛弟子文庫 http://www.fodizi.tw/qt/qita/7564.html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