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7月22日 星期三

憨山大師《費閒歌》

講道容易體道難,雜念不除總是閒,世事塵勞常罣礙,深山靜坐也徒然。
出家容易守規難,信願全無總是閒,淨戒不持空費力,縱然落髮也徒然。
修行容易遇師難,不遇明師總是閒,自作聰明空費力,盲瞎修鍊也徒然。
染塵容易出塵難,不斷塵勞總是閒,情性攀緣空費力,不成道果也徒然。
聽聞容易實心難,侮慢師尊總是閒,自大貢高空費力,聰明蓋世也徒然。
學道容易悟道難,不下工夫總是閒,能信不行空費力,空空論說也徒然。
閉關容易守關難,不肯修行總是閒,身在關中心在外,千年不出也徒然。
念佛容易信心難,心口不一總是閒,口念彌陀心散亂,喉嚨喊破也徒然。
拜佛容易敬心難,意不虔誠總是閒,五體虛懸空費力,骷髏磕破也徒然。
誦經容易解經難,口誦不解總是閒,能解不依空費力,日誦萬卷也徒然





2015年7月3日 星期五

三十七道品


(摘自聖嚴法師的著作《七覺支講記》)

  這是佛法的基本修行方法。能夠修成三十七道品,就能得解脫,在上座部或者對小乘佛法而言,可證得阿羅漢果,就大乘佛法而言則是可以成佛。三十七道品本來是小乘的教法,但是在大乘的經典以及論典裡,都主張修行菩薩道,也應當要修三十七道品,只是修行的態度不同。
  
  因此,三十七道品原則上是聲聞法,好像是為解脫道而說的,可是三十七道品從聲聞的立場來看,它是聲聞法;從大乘的立場來看,則是成佛的菩薩法。所以我講小乘的聲聞乘,也要講大乘的菩薩乘。
  
  但為何不直接只講大乘法呢?因為一開始就講大乘法,可能會不切實際,所講的會和身體及心理所實行的不相應。因此,我們不能否定小乘佛法,要知道小乘的佛法是基礎,是必須的。
  
  三十七道品稱為道品次第,也就是次第的修行方法有三十七種,分為七大科:第一科「四念住」,第二科「四正勤」,第三科「四如意足」,第四科「五根」,第五科「五力」,第六科「七覺支」,第七科「八正道」。從第一科四念住至第七科八正道,一個段落一個段落,一個層次一個層次地往上修。而在每一科之中,也有其次第;譬如四念住的次第,是先從觀身開始,再觀受、觀心、觀法,名為「別相念」,然後任修一觀即含攝四觀,名為「總相念」;其他的每一科也都有次第或不次第
… … …


  中國禪宗不講次第法門,但也並非全然如此,只是不把次第當成是究竟的。禪宗並不否定三十七道品修行次第的功能,所以中國禪宗還是有從最基本的五停心開始修的,接下來就進入三十七道品的第一個階段「四念住」的觀身、觀心,因此次第的修行方法還是存在的。
  
  所謂五停心觀,就是能讓散亂的妄想心,變成集中心以及統一心的五種方法,那就是:不淨觀、慈悲觀、因緣觀、念佛觀、數息觀。五停心觀是在尚未修行四念住之前必須具備的修行基礎,也就是禪定的基礎,有了集中心和統一心之後,才算進入三十七道品的第一階段
… … …

  古來傳統的禪師們是很少講三十七道品的,因為這是次第法,而非頓悟法門。我則試著把次第法門當成頓悟法門的基礎,能頓則頓,不能當機開悟的人,就從三十七道品來著手修行練習,之後再用頓悟的禪法,與三十七道品接軌,那就很容易得力了



三十七道品 (三十七菩提分法)  -- 摘自維基百科

·         四念住
1.   身念住,觀身不凈;
2.   受念住,觀受是苦;
3.   心念住,觀心無常;
4.   法念住,觀法無我。
主要對治執身為凈、執受為樂、執心為常、執法為我的四顛倒見

·         四正勤
1.   未生惡法令不生;
2.   已生惡法恒令滅;
3.   未生善法令出生;
4.   已生善法令增長。
精進的重點在於行善去惡。

·         四神足意為產生精進的基礎。
1.   欲神足,欲得見道;
2.   勤神足,精勤習禪;
3.   心神足,心神專一;
4.   觀神足,正確觀想。

·         五根修習佛法的根本所在。
1.   信根,深信三寶;
2.   勤根,修行不懈,指四正勤
3.   念根,憶念正法,指四念處
4.   定根,修習禪定;
5.   慧根,開發智慧。

·         五力由五根產生的五種力量。
1.   信力,堅信真理;
2.   勤力,修四正勤的力量;
3.   念力,破邪、念正的力量;
4.   定力,置心一處的能力;
5.   慧力,產生智慧的能力。

·         七覺支修習止觀的注意事項和感受。
1.   憶念覺支,憶念集中而念念分明;
2.   擇法覺支,選擇正確、適宜的修法;
3.   精進覺支,任何階段都不能懈怠;
4.   喜悅覺支,修禪定得到的喜悅;
5.   輕安覺支,得到的輕鬆安適感覺;
6.   禪定覺支,攝心不散深入禪定;
7.   等捨覺支,捨一切念,不即不離。

·         八正道
1.   正見;
2.   正思惟;
3.   正語;
4.   正業(正行為)
5.   正命(正職業)
6.   正精進;
7.   正念;

8.   正定。